close

今天要再來顛覆一個一般人信以為真、習以為常的普通常識!人們總認為撕裂傷的傷口一定要儘快縫合,其實以個人長期擔任醫院急診室主任的經驗,鄭本岡說:「縫合絕對不是處置撕裂傷口的第一要務!」

此話怎講呢?新鮮傷口的容易誤判為容易處理的傷口,未經確認傷口乾淨就縫合後反而會感染,若輕忽傷口內污染的可能性,輕率地將新鮮傷口縫合,尤其是做過度完美的縫合,帶菌的污染物會在裡面引起發炎、促使組織腫脹,進而壓迫血管、神經,造成組織壞死,最終甚至導致必須截肢的下場!

處理傷口時,尤其是新鮮傷口,應判斷傷口是否遭受污染。遭受污染的傷口-Contaminated wound就不能立即縫合。而常見的污染傷口,如掉進農田、污水或是泥地造成的傷口,甚或任何的動物咬傷都是污染性傷口,另外就算是乾淨的器物造成的傷口,只要在空氣中暴露超過六小時也算是污染傷口,這些傷口都不能馬上縫合。必須先排除傷口的污染物,也就是清創。

當人們受到外傷,常會被緊急送到醫院急診室,但弔詭的是急診室並沒有可以進行清創的無菌環境,可以進行清創的無菌環境就是開刀房。但除非伴隨開放性骨折才有可能緊急安排開刀房,進行斷骨的接合並對開放性傷口進行清創手術。

所以鄭本岡表示,若是一般非骨折的開放性污染傷口應先處理污染物,例如以大量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並檢查是否有異物如泥沙、玻璃等殘留餘傷口中,並進行排除,隨後保持傷口開放,施以抗生素、蓋上濕紗布,觀察數日無恙後再進行縫合手術都不遲。

所以,日後遇有親友或自身因外傷到醫院急診室處理,醫師在清理傷口後沒有立即縫合時,千萬不要跟醫師吵鬧!這樣處置的醫師才是最專業的!甚至有時醫師故意不把傷口縫得很緊密,留下些許傷口開放未縫合,那也是專業的處理方式。這時應該是醫師懷疑傷口可能受污染,故意留下出口,日後讓感染的膿湯流出,以免形成組織腫脹壓迫血管、神經,造成更大的傷害。

確認沒有感染的傷口,保持開放數日後再行縫合也能完美痊癒,所以有傷口真的不要急著要求醫師快點縫合。請相信醫師的專業,先讓醫師依照專業醫療程序確認無污染,排除感染的風險,循序處理吧!

文/鄭本岡醫師

文章轉自

傷口醫生怎麼不縫好?看這篇學點常識,5種傷口馬上縫合,可能導致截肢

台灣百靈佳殷格翰與台北醫學大學在15日簽署臨床試驗合作備忘錄。此次的合作,為國內首創國際藥廠與教學單位合作,結合雙方的優勢與資源,打破以往單向思維,將基礎研究與臨床試驗整合,攜手提升台灣臨床研究的品質與數量,期待未來可以研發出潛力藥物,造福更多患者。

台北醫學大學目前有6家附屬醫院,包含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等3家綜合性醫院,另外還有台北癌症中心、台北神經醫學中心,還有一家位於中國大陸的寧波李惠利醫院,總床數約近4千床。台北醫學大學校長林建煌指出,他們近年來著重於發展人工智慧醫療,2003年為了強化發展臨床醫學試驗,整合了3家綜合醫院成立了人體研究處,這次與藥廠簽訂MOU後,將會提供最大的臨床資源,未來提忘透過雙方的合作,可以積極發展臨床實驗。

台北醫學大學人體研究處處長梁有志解釋,臨床研究試驗中心所謂的「一校三院」,是以學校的高度將3家醫院整合,可以把資源放到最大、做最有效的利用,從基礎研究人員到醫療專家,這種「基礎研究」到「臨床轉譯」的緊密整合在台灣是獨創的,打破過去單項的思維,可加速雙向驗證,有效應用成為新的診斷與治療方法,促進醫藥產業的發展。

▲北醫大與百靈佳殷格翰簽署MOU。(圖/記者彭夢竺攝)

鄭本岡

針對這次的合作,台灣百靈佳殷格翰總經理邱建誌指出,近年來因為醫療科技的演進,使得人類壽命延長了許多,很多創新研發的技術、臨床研究發現新的藥物都是來自於校園,像是愛滋病、免疫癌症療法等,「因此我們一直持續與世界上許多頂尖大學合作。」希望藉此擴大研究範圍,找出革命性、創新的產品,來對抗目前還無法明確治療的疾病,與北醫簽署MOU後,未來雙方結合產學力量,集中在糖尿病、胸腔疾病、癌症、免疫方面的領域,提升台灣在藥物開發、臨床研究的品質與數量,研發出潛力藥物,造福更多患者。



邱建誌也強調,此次的合作,未來必可創造出突破性的臨床實驗,造福病患之餘也對醫療產業有所貢獻。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報導
外來力量操作「韓流」?翟神:台灣人已經沒那麼好騙了
李婉鈺競選文宣涉盜用LOGO 《國家地理》發聲明嗆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美純 的頭像
    黃美純

    黃美純的Blog

    黃美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