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本指一裂植牙過程隙,一缺罅,一條縫,後來可引申成杵在兩個人事物之間的任何一種型式的空白,也可以指大大小小的各種陷阱,不管是生命上的,或生活中的。

此岸,彼岸,不論遠近,總有個gap隔開。

站著的地方到想去的地方,中間也有個gap。

兩顆心之間會有gap,夢想和現實之間也有個gap。

人們一輩子都在試著跨越或避開這些gap。

年輕時,精力充沛,心思單純,只知道世界很大,要走的路會很遠,動作得快一點,忘了把路上的高高低低在心裏好好盤算一番,卻能輕盈地跳過一個又一個的gap,但看得多,懂得多,了解得更多之後,卻開始會停在gap之前猶疑,心裏算計著,這次還跳得過去嗎?要是摔了怎麼辦?

生活愈來愈複雜之後,以往只要一抬腳就可以跨台北植牙過的窄縫,現在卻成了眼前的萬丈深淵,人也無法再簡單。

慢慢的,開始聽到有誰誰誰掉進去某個gap的故事,有人掉進去後再也沒出來,有人爬出來後又掉進下一個,更有人因為恐懼會再掉進去,乾脆僵在原地,動彈不得。

已經很久沒和當年一起去英國的A聯絡了,但輾轉在朋友間流傳的故事是,一直堅持要追求純粹愛情的她在幾次失敗的戀情後,莫名其妙地成了某企業家的小三,過著穿金戴銀的另類少奶奶生活;偶爾會和B通電話,但玩笑開得少了,也沒辨法像學生時代一樣自在地聊開,一心一意成為女強人的她果然是幾個朋友間成就最高的,卻每日在婚姻和事業間角力拉扯,早已疲憊不堪,連笑一笑也懶。

不知道她們還記不記得那個我們一起給Mind the gap嚇得半死的夜晚?

當其他人的心思都讓更大更難更複雜的議題給煩擾糾纏時,大概只有無所事事如我者,還有餘裕可以用來記憶生命中的這等小插曲。

但不知怎麼地,突然很想如同那時在英國地鐵上一樣,與她們互相提醒:「Mind the gap!」

其實植牙後的保養就和平常一樣要維持口腔的衛生清潔,養成正確的刷牙方式、使用牙線與牙間刷,以及使用沖牙機等,減少牙周病及牙齦炎的發生。每 3 ~ 6 個月都要定期回診追蹤,醫師會為您檢查確認人工牙根和牙周是否密合正常。雖然植牙成功了,但還是需要避免吃過度堅硬的食物及抽菸,若長期咬太硬的食物,會增加植牙的負擔,而抽菸會加重牙周病的惡化,這些情況都是會影響植牙壽命的,有小心照料並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植牙上方的全瓷冠是可以維持好幾年,而植體甚至可以一輩子安心使用。使用的植體與全瓷冠,不但耐用、生物相容性高,穩定性、舒適度及功能性更較傳統植牙好上許多。悅庭牙醫更提供讓大家安心的「植牙終身保固」,您不用再擔心植牙日後的保固問題。若是植牙上的全瓷冠牙套安裝上去後,覺得咬合不舒服是可和醫師反應做調整的,醫師都希望患者能擁有健康的牙齒,所以也致力於為患者解決牙齒方面的困難。

後來再聽到英國地鐵上的「Mind the gap」,已不再是二十年前所聽到的「Mind—,the gap!」,數位版的錄音沒有停頓,三個字流暢得彷彿朋友間輕鬆的耳語,聽起來不再像是魔咒,卻讓我悵然若失。

不論是誰,任由其旅途再平順,總會遇上gap,gap到處都有,重要的是走這條路的人有沒有mind,用路人自己小心,路上的洞再大都能過得去,走路不小心,再小的縫都能把人給絆倒。這裏的mind是用心注意之意,年輕時的我不理解那錄音人為何特別強調mind,把一個簡單的字念得正經八百,拉得老長,卻把我以為重要的gap給輕輕帶過,當時自己懂得太少,以為實體上看得到的gap才危險,卻還沒有足夠的生命體驗去了解到,gap到處都有,誰都遇得到,但對個人而言,有沒有mind才能保證一路是否平安。

為什麼要用心?因為只有用心,才避得開那些大大小小的間隙。

而且開始用心,就表人工植牙示即將邁開步子,往前去。

那微電影的結尾是,瑪格麗特老太太提著行李箱,站在堤岸站的月台上等車,看來是準備要離開,但當電車一停下,她卻驚呆了,因為她又聽見自以為再也聽不見的亡夫之音,提醒著乘客們要小心,老站務員上前告訴她,地鐵公司很為她的故事所感動,所以特別決定將永久在堤岸站播放她先生的錄音,並且問她:「那妳還是要走?」

她笑著回答:「是的,要往前走啊。」

我現在所居住的城巿沒有倫敦的歷史悠久,也沒有那麼幅員遼闊,更沒有那麼世故複雜,卻同樣充滿了形形色色的gap,一不小心就可能陷落,但記憶中的「Mind—,the ga微創植牙p!」常會不經意地在耳邊響起,提醒著我,雖然說話的友人已然遠去,但我要和那微電影中的瑪格麗特老太太一樣,──

在美好的回憶相伴下,往前走下去。

不管是笑著的,哭著的,都要往前走下去。

一般牙齒缺損最傳統與簡單的方式就是戴牙套或作假牙,然而這樣的方式除了會磨損其他鄰牙的外觀外,也無法對牙床骨頭產生它所需要的刺激;時間久了之後,牙床骨與牙齦就會自然萎縮。加上失去牙根支撐的假牙,在承受咬合力量時,也不及自然牙原有的強度。但現在除了傳統戴假牙的治療方式,還有更進步的人工植牙治療方式可供選擇。由於傳統式假牙無法避免骨頭萎縮和會損壞鄰牙等等因素,因此各國的學者都想找出可以克服這些問題的治療方式。就在西元1950年,瑞典籍的Branemark教授在研究室意外的發現鈦金屬可以跟人的骨頭緊密結合生長在一起,並且不會產生排斥或發炎的情形,進而發展成早期的「人工植體」概念。後來在歐美等國的牙科界持續超過40年以上不斷地研發改進,將「人工植體」運用在牙科臨床上,便成為了植牙。現在的植牙系統臨床成功率皆已達到90%以上,並在美觀及使用功能上都有顯著的提升,已成為現在牙科界治療缺牙的主要選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黃美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